|
哈尼族人口共有143万余人(2000年),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云南南部元江(红河)、澜沧江两江的中间地带,这一地带也就是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哀牢山和无量山自滇西巍山南部,由云岭山脉分出,纵贯滇南全境。哈尼族分布区域,处于汉、彝、白、傣、拉祜等族分布地的中间地带,并有苗、瑶、回、壮等族分布其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四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有70多万人;思茅地区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约有40多万人;西双版纳的勐海、景洪、勐腊约有12万多人;玉溪地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约有10多万人。此外在峨山彝族自治县、建水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哈尼族大部分聚居于海拔约在800米至2500米之间的半山区,与立体地貌中立体分布着的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哈尼族居住的地区,山高谷深,自然条件优厚,地下蕴藏着锡、铜、铁、镍等各种丰富的矿产,闻名全国的"锡都",就在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现首府已迁到蒙自)。在连绵起伏的哀牢山森林中,有云南松、滇柏、棕榈、油桐、樟树等优质林木和经济林木;有虎、豹、熊、鹿、麂子、风猴和孔雀、鹦鹉、雉鸡、白鹇等珍禽异兽;出产鹿茸、熊掌、虎骨、三七、黄连等名贵药材。这里是亚热带气候,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稻谷、玉米、棉花、花生、蓝靛、茶叶等作物生长。红河州绿春茶叶远近闻名,畅销内地。西双版纳格朗和的南糯山,是驰名全国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其中哈尼、卡堕、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较多,另还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本民族内部各自称单位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民族的称谓也不一致。如元阳的哈尼互称糯美、糯比、各和等;雅尼互称觉围、觉交,汉族又称其为爱尼;称豪尼为布都、称哦怒为西摩洛等。在汉文史籍中,哈尼族的历史名称有: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卡惰、毕约、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这其中大部分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近或相同。
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禾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在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1949年以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见,以人数最多的自称--"哈尼"为本族统一的名称聽聽聽聽聽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哈尼语又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个方言,方言的分布同有关自称单位分布的地区相当。方言之间差别较大。1949年以前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地方曾刻木结绳记事。1957年党和政府帮助哈尼族创造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验推行,至今仍在使用。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