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5|回复: 0

不会手机订餐、约车,如何让老年人不被时代“抛弃”?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9

帖子

2

积分

实名认证

积分
2
发表于 2018-3-21 16: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医院看病,银行办事,不会用自助机器,不会网上预约,费时费力;不会用打车软件,在路边扬招打不到车;社区大学的课程不会预定,交通卡不会用机器充值,取不出小区门口快递箱的物品……
  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苦恼:越来越多的新设备不会用、不敢用,政府机构推出的网上预约功能不会使用,好像已经被时代抛弃。
  如何化解老年人对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各种不适,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新生活?委员们建议,民生类信息化工程要有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传统渠道,同时要广泛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专项培训。
  
  如今,智能化应用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人们通过手机和网络购物、订餐、打车、社交、就医、学习、理财等,但许多老人却并未享受到“智能”带来的便利,反而觉得陌生与不适,时常让他们遭遇尴尬。
  这一方面与老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趋弱有关,他们对于高科技的东西有畏难心理,“不愿用、学不会、没人教”,但也有相关部门“适老化”考虑不足的原因。
  陶寅琰委员分析,“一些智能化的应用在推出前期,缺乏对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做充分的研究,也没有去调研这部分群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老年群体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很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由于是以考虑大多数使用者为出发点,所以在操作流程上更符合中青年的使用习惯。忽略了老年群体对于“字体大小”“使用说明”“网银支付”等问题的特殊需求。
  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公共服务的实效,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陶寅琰委员建议社会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在推进中要“有快有慢”,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的营业网点和传统的运营模式,包括水电煤、通讯、银行、铁路、汽车售票处等。
  2016 年年底,地铁 100 个车站退出交通卡人工服务,对部份群体,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带来了不便。在多方共同努力后,50个地铁车站的交通卡人工服务恢复,得到了老年乘客的称赞。
  陶寅琰建议,目前正在全市开展的“大调研”,网络是非常好的市民建言献策的渠道,而设置相应的电话语音留言或信件等传统渠道,是方便老年群体参与的有效途径。出租车行业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扬招车辆,以方便老人使用。
  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化服务项目要简单易用,尽量使产品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化、使用无障碍化。张毅、盛勇强等委员建议,现在不少公共服务部门都推出了智能化应用,但为了方便老人使用,尤其在医院、银行等老人集中的区域,开通网络自助服务时,一定要操作步骤简单,并配有简洁、明确的导引图,在无障碍化的基础上设置“大字版本”,并提供人工服务,帮助老人讲解和操作,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自助办理服务,方便老人快速学习使用。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的学习意愿非常强烈。上海市经信委曾委托东方社区信息苑举办过关平板电脑的培训活动,但很多老年人表示,“他们最迫切的是需要进行智能手机培训”。之后,信息苑每年组织两万多场智能化手机培训服务,服务人次超过 123.7 万人。从调研发现,老年人获取智能化应用培训的渠道仍然不够畅通。
  “对于老年人的信息化培训,子女的‘文化反哺’是责无旁贷的,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也应多方努力,共同推进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培训。”
  张毅、盛勇强等委员建议,结合本市社区治理工作设立“智能化应用-社区专项培训资金”,在充分调研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帮助老人搭上智能化生活的快车。
  (编辑:渠丽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